寻猫 人未老踏遍青山半生

2月16日晚,被誉为“中国大熊猫之父”的胡锦矗教授病逝,享年94岁。他是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是我国大熊猫研究的标志性人物。今天,小编为您讲述胡锦矗教授的故事……

牵头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

(胡锦矗在实验室 )1973年以前,如果有人问“我国到底有多少大熊猫?”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人知道如何统计这一年,国务院召开座谈会后,胡锦矗受命组建了一支30人左右的调查队,牵头全国第一次大熊猫野外调查研究。

胡氏方法在历时4年考察中,胡锦矗发明了从大熊猫粪便着手的调查方法,后来被命名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成功开创了大熊猫野外调查的“方法论”先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于胡锦矗科研团队的调查情况,国务院批准将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原来的2万公顷扩建为20万公顷,同时批准。

建立唐家河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调查结束后,大熊猫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正式上升至国家层面。

        牵头建立“五一棚”            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

(马丁·威廉姆丝博士与胡锦矗等共同研究调查事宜)五一棚1978年,胡锦矗牵头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取名“五一棚”推动大熊猫保护事业走上正轨正是以“五一棚”为起点,中国的大熊猫保护事业逐步。

走上正轨、走向国际,中国也走出一大批在国际上广受认可的大熊猫保护专家获奖无数1987年国家科委授予胡锦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授予胡锦矗教授的濒危动物研究团队“自然保护贡献奖”。

最高荣誉称号2019年胡锦矗获评“大熊猫科学研究和保护终身成就奖”由于胡锦矗对大熊猫保护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也被誉为中国大熊猫研究第一人、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奠基人和“中国大熊猫研究的第一把交椅”。

,他被称作研究“国宝”的“国宝”。

师者的情怀培养学生是最大的收获

第一位保护生物学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魏辅文,为青藏铁路设计藏羚羊通道的杨奇森,成功促使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海洋兽类专家杨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年轻的熊猫专家张泽钧等等。

胡锦矗总说:“学生的成功,就是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文化的使者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熊猫文化

(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席为胡锦矗颁奖 )1985年,胡锦矗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猫生态环境和习性的著作《卧龙的大熊猫》此后,胡锦矗还先后出版《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大熊猫研究》《追踪大熊猫的岁月》《哺乳动物学》《寻踪国宝:走进大熊猫家族》《大熊猫传奇》等大熊猫主题经典读物,。

传播大熊猫科普知识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最新报告,将大熊猫濒危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对此,胡锦矗表示,尽管大熊猫从“濒危”向“易危”过渡,但保护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关闭观看更多更多

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胡锦矗接受iPanda熊猫频道专访)“我们和熊猫同住一条河,同喝一江水,保护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即使艰苦的野外生活,也是一种快乐和满足”“去不了山林,我就坐在办公室,到古书里去寻找熊猫的历史价值。

”“把它(保护大熊猫)做好是报效祖国,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已经有(熊猫)DNA渗入我的血液里去了。”

 (魏辅文院士向恩师赠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胡锦矗日常照 )如今,在国家的推动和胡锦矗等“熊猫专家”的不懈努力下,一度濒危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得到了恢复性增长,栖息地生态保护也进入“国家公园”时代“中国大熊猫之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长存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不会停止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将持续推进。我们将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治理水平,积极参与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责任,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本文综编自《四川日报》、西华师范大学官网、封面新闻、